打造功能树脂、助剂、新材料整合应用技术平台
热线电话:150 0765 1114(微信同号) / 189 2925 5137(微信同号) | English
产品中心
应用领域
研发中心
蓝柯路商城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高速发展的蓝柯路需要您的关注与支持

广东蓝柯路新材料有限公司座落于广深经济走廊中部---东莞市道滘镇。蓝柯路立足于光固化材料行业发展前沿,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成立后正式注册品牌:蓝柯路。我们一直致力于蓝柯路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蓝柯路品牌各系列产品涉及于:准分子UV树脂,弹性手感UV树脂,抗涂鸦抗污UV树脂,哑光UV树脂,双固化UV树脂,超耐钢丝绒UV树脂,玻璃UV树脂,高拉伸率UV树脂,橡胶漆树脂,高附着PU树脂,高丰满度PU树脂,可罩光电镀银树脂,水性高耐磨PU树脂,各种功能型树脂;哑粉专用分散剂,纯UV体系快速消泡剂,可丝印重涂流平剂,抗涂鸦助剂,抗刮丝滑型手感剂,各种功能型添加剂等产品。蓝柯路品牌各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固化UV涂料,光固化UV油墨,光固化UV胶粘剂,3C电子产品,汽车内饰外饰件,各种功能膜材表面处理等工业领域。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
0769-8838 0466

展会风采

常见问题
  • 答:UV涂料的耐磨性主要取决于涂层抵抗机械磨损的能力,其提升需从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工艺改进三方面协同作用。以下是具体方法及分析:一、添加耐磨剂:构建微观强化结构纳米二氧化硅作用机制: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漆膜中,形成“纳米盔甲”,分担并耗散外力。数据支撑:添加2%可使磨耗值从65.3g降至29.8g,耐磨性提升54.3%。分散工艺:表面改性:用硅氧烷偶联剂预处理,增强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分散设备:高速分散机(200-300转/分钟加料,1200转/分钟分散)确保纳米粒子完美解聚。稳定助剂:添加分散稳定助剂提高剪切分散效率,避免团聚。玻璃粉作用机制:透明硬质粉体提高材料物理硬度,抗刮性能提升30%以上。应用案例:在UV木器漆中添加玻璃粉,可同时提升硬度、耐候性和耐酸碱性。碳化硅(SiC)作用机制:高硬度微粒(莫氏硬度9.5)直接增强涂层抗磨损能力。数据支撑:添加30%-60%的1-10μm碳化硅,水性涂料耐磨性提升200%以上。二、优化树脂与单体:提升交联密度高官能度树脂三官能度丙烯酸酯:交联密度提升50%,硬度从2H增至4H,耐磨性提升30%-40%。环氧丙烯酸酯:耐化学性优异,适用于要求严苛的工业场景。低收缩单体HPMA、IBOA:体积收缩率低,涂层致密性高,耐磨性优于高收缩单体(如TMPTA)。三、工艺改进:增强涂层均匀性与致密性涂层厚度控制薄涂层(10-15μm):减少固化收缩应力,避免开裂导致的耐磨性下降。多层涂装:底漆+面漆结构,底漆提供附着力,面漆提供耐磨性,综合性能提升50%以上。固化程度控制完全固化:确保涂层中残留小分子≤5%,避免因未固化单体导致耐磨性下降。红外流平:预热至40-60℃,改善涂料流平性,减少表面缺陷。氮气保护固化作用机制:减少氧阻聚,表面固化率提升90%以上,耐磨性显著提高。四、表面增滑助剂:降低摩擦系数改性聚硅氧烷作用机制:在聚硅氧烷链上引入丙烯酸酯基团,与基料共聚,降低表面摩擦系数。聚四氟乙烯合成蜡作用机制:低摩擦系数材料形成润滑层,减少磨损。综合应用案例汽车内饰件基材:PP塑料(表面能32 dyn/cm)。处理:电晕处理(表面能提升至48 dyn/cm)+ 涂布氯化聚丙烯底漆。涂料: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含羧基)+ 2% 纳米二氧化硅。工艺:氮气保护下固化(1200 mJ/cm²),涂层厚度15μm。效果:耐磨性提升40%(Taber磨耗仪测试),满足汽车内饰严苛要求。木地板基材:实木(含水率8%-12%)。处理:砂光至Ra=0.8μm + 涂布水性UV底漆。涂料:聚氨酯丙烯酸酯 + 1.5% T801玻璃粉。工艺:红外流平(60℃,2分钟)+ UV固化(800 mJ/cm²)。效果:耐磨性提升35%(落砂法测试),满足家庭使用场景。结论提升UV涂料耐磨性需从微观强化(纳米粒子)、交联密度(高官能度树脂)、工艺控制(多层涂装、完全固化)三方面协同作用。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基材类型(如塑料、金属、木材)和涂层要求(如耐磨等级、透明度),通过实验筛选最优方案。例如,汽车内饰件需优先选择纳米二氧化硅+氮气固化工艺,而木地板则适合玻璃粉+多层涂装结构。
  • 答:UV涂料的附着力是涂料与基材之间形成牢固结合的关键性能,直接影响涂层的耐久性、耐磨性和抗环境侵蚀能力。其附着力受多重因素影响,可归纳为基材特性、涂料配方、工艺条件及环境因素四大类。以下是具体分析:一、基材特性:附着力的物理与化学基础表面能(达因值)影响机制:基材表面能越高,对UV涂料的润湿性越好,涂料分子更易铺展形成连续膜层,从而增强机械咬合和化学键合。典型案例:金属(如铝、钢)表面能通常较高(40-60 dyn/cm),UV涂料附着力强;塑料(如PP、PE)表面能低(30-35 dyn/cm),需通过电晕、等离子处理提升达因值至40 dyn/cm以上。测试方法:达因笔法(快速判断)或接触角法(精确测量)。表面粗糙度影响机制:适当粗糙度可增加涂料与基材的接触面积,通过机械互锁提升附着力。但过度粗糙可能导致涂层覆盖不均。数据支撑:砂纸打磨后的金属表面粗糙度(Ra=0.5-1.0μm)可使UV涂料附着力提升20%-30%。表面清洁度影响机制:油污、灰尘、氧化层等污染物会阻碍涂料与基材的直接接触,形成弱边界层,导致附着力下降。解决方案:清洁步骤需包括脱脂(碱性清洗剂)、除锈(酸洗)和干燥(热风循环)。基材化学组成极性基团:含羟基(-OH)、羧基(-COOH)等极性基团的基材(如玻璃、陶瓷)更易与UV涂料中的极性单体发生化学键合。非极性材料:如PTFE(聚四氟乙烯)需通过钠萘处理引入极性基团,才能实现UV涂料附着。二、涂料配方:附着力调控的核心光引发剂类型与用量影响机制:光引发剂决定UV固化速度和交联密度。交联不足会导致涂层内聚力弱,附着力下降;过度交联则可能因收缩应力引发脱层。优化建议:通用型涂料:选用184、1173等自由基引发剂(用量2%-5%);厚涂层:搭配阳离子引发剂(如二芳基碘鎓盐)减少收缩应力。低聚物(预聚物)选择影响机制:低聚物的官能团类型和分子量直接影响涂层柔韧性和附着力。典型选择:环氧丙烯酸酯:附着力强,但脆性大;聚氨酯丙烯酸酯:柔韧性好,附着力适中;聚酯丙烯酸酯:成本低,但耐水性较差。活性单体(稀释剂)影响机制:单体不仅调节粘度,还参与固化反应。单官能团单体(如HEMA)提升柔韧性,多官能团单体(如TMPTA)增强硬度但可能降低附着力。平衡策略:采用混合单体体系(如HEMA:TMPTA=7:3),兼顾柔韧性与附着力。助剂添加附着力促进剂:如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可在基材表面形成化学键,提升附着力30%-50%。流平剂:减少涂层表面张力梯度,避免缩孔,间接改善附着力。消泡剂:防止气泡残留导致附着力薄弱点。三、工艺条件:附着力实现的关键环节UV固化能量与波长影响机制:固化能量不足(如500 mJ/cm²)可能引发基材降解。波长匹配:需根据光引发剂吸收峰选择光源(如365nm、395nm)。涂层厚度影响机制:厚涂层(>50μm)易因固化收缩应力导致脱层;薄涂层(
  • 答:达因值作为衡量材料表面张力的关键参数,对UV涂料附着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其作用机制及具体影响如下:一、达因值与表面能的关系:附着力的物理基础达因值本质是表面张力系数的量化表达,单位为达因/厘米(dyn/cm)或毫牛/米(mN/m)。表面张力源于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而达因值越高,表明材料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表面能越大。高表面能材料对液体的润湿性更优,液体分子更易在表面铺展形成连续液膜,这是UV涂料附着的前提条件。二、达因值对UV涂料附着力的直接影响润湿性优化UV涂料需均匀覆盖基材表面以形成有效附着。高达因值材料(如金属、玻璃)表面能高,涂料分子可快速铺展,减少缩孔、流挂等缺陷,确保涂层均匀性。例如,在汽车涂装中,车身钢板达因值需≥40 dyn/cm,才能保证UV清漆均匀附着。粘附力增强表面能差异直接影响粘附强度。根据“润湿-粘附理论”,涂料与基材的表面能差值越小,粘附力越强。高达因值材料(如塑料经等离子处理后达因值从32提升至48 dyn/cm)可显著提高与UV涂料的界面结合力,减少脱层风险。涂层耐久性提升高表面能材料能促进涂料分子与基材的化学键合或机械互锁。例如,在电子封装领域,芯片表面达因值≥50 dyn/cm时,UV固化胶的附着力可提升30%以上,耐湿热老化性能显著改善。三、达因值不足的负面影响润湿不良导致涂层缺陷低达因值材料(如未处理的PP塑料,达因值≈30 dyn/cm)表面能低,UV涂料易形成“珠状”分布,导致缩孔、橘皮等缺陷,影响外观及防护性能。粘附力下降引发脱落若基材达因值低于涂料要求(如油墨达因值需低于基材2-4 dyn/cm),界面结合力不足,在机械应力或环境侵蚀下易出现涂层剥落。例如,未电晕处理的PE薄膜(达因值≈32 dyn/cm)印刷UV油墨后,附着力测试合格率不足50%。工艺稳定性降低低达因值材料批次间差异大,导致涂料附着效果波动。例如,锂离子电池铜箔生产中,达因值波动(36-38 dyn/cm)会引发涂层边缘翘起,影响电芯良率。四、达因值的实际应用与控制测试方法达因笔法:快速判断表面张力范围(如38、40 dyn/cm笔测试),适用于生产线质量控制。接触角法:通过测量水滴接触角计算表面能,精度更高(误差<1 dyn/cm),适用于研发阶段。提升达因值的预处理技术等离子处理:通过电离气体轰击表面,引入极性基团,达因值可提升10-20 dyn/cm。电晕处理:适用于薄膜材料,达因值提升幅度达8-15 dyn/cm。化学蚀刻:通过酸碱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机械咬合力。工艺参数优化涂料匹配:选择达因值略低于基材的UV涂料(如基材42 dyn/cm,涂料40 dyn/cm),确保润湿与粘附平衡。固化条件:控制UV光强(80-120 mW/cm²)和照射时间(0.5-2秒),避免因固化不足导致附着力下降。五、行业案例与数据支撑汽车行业:宝马车身涂装线要求钢板达因值≥44 dyn/cm,UV中涂附着力达5B级(百格测试无脱落)。包装印刷:BOPP薄膜经电晕处理后达因值从32提升至38 dyn/cm,UV油墨附着力从3级提升至5级。电子领域:iPhone中框阳极氧化铝达因值需≥52 dyn/cm,确保UV胶粘接强度>15 MPa。结论达因值通过调控材料表面能,直接影响UV涂料的润湿性、粘附力及涂层耐久性。实际应用中,需通过预处理技术提升基材达因值,并匹配涂料参数与固化工艺,以实现最佳附着效果。对于高要求场景(如汽车、电子),建议采用接触角法精确控制达因值,确保工艺稳定性与产品可靠性。
  • 答:UV离型助剂中自由基与阳离子的区别如下:1. 固化机制与反应特性自由基型:通过光引发剂吸收紫外线能量,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其反应速度极快(通常在几秒内完成固化),但活性自由基寿命短,光照停止后固化即终止,无后固化现象。典型问题:受氧气抑制(氧阻聚效应),导致表面固化不完全,需通过高强度光照、惰性气体环境或增加光引发剂浓度克服。阳离子型:光引发剂产生超强酸(如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引发聚合反应。活性中间体(酸)化学稳定性高,光照停止后仍能持续引发聚合(后固化效应),适合厚涂层固化。优势:不受氧气抑制,但对水汽和碱性物质敏感,湿度过高会降低固化效率。2. 体积收缩率与基材附着力自由基型:固化收缩率较高(5%-10%),可能导致基材附着力下降,尤其在玻璃、金属等难附着表面表现明显。阳离子型:收缩率显著更低(1%-3%),对基材的附着力更强,尤其适用于柔性材料、薄膜或热成型材料。3. 固化速度与厚度适应性自由基型:固化速度快,但仅适用于薄涂层(通常≤4-5密耳)。厚涂层因紫外线穿透深度有限,可能导致内部固化不完全。阳离子型:固化速度较慢(几分钟级),但可通过后固化实现厚涂层(≥10密耳)的完全固化,适合需要深层固化的场景。4. 机械性能与耐久性自由基型:固化后机械性能迅速达到稳定,但长期耐热性、耐化学性可能弱于阳离子型。阳离子型:固化后机械性能优异,耐热性、耐化学性更强,且固化后24小时内性能持续提升(因后固化效应)。5. 应用场景与成本自由基型:优势:成本较低,市场应用广泛(如热敏纸标签、PE/PP等热敏材料离型处理)。代表产品:UV自由基硅油离型剂(如埃肯Elkem品牌,价格约¥260/kg)。局限:氧阻聚、高收缩率限制其在高精度或厚涂层领域的应用。阳离子型:优势:高附着力、低收缩率、耐热性强,适合食品包装、高精度电子元件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代表产品:阳离子型UV硅油离型剂(如埃肯Elkem品牌,价格约¥340/kg)。局限:成本较高,对环境湿度敏感,需严格控制固化条件。6. 环保与安全性自由基型:可能含挥发性有机溶剂,需关注气味和毒性问题(尽管UV固化体系已大幅减少溶剂使用)。阳离子型:原材料安全性更高,可通过REACH/FDA认证,适用于食品包装等敏感领域。
  • 答:摄像头封边黑色遮光UV胶水的核心性能需围绕光学质量、固化工艺、物理稳定性及环境耐受性展开,以下是其关键性能的详细分析:一、核心光学性能:极致遮光与纯净度全光谱遮光性必须完全阻断可见光(400-700nm)及红外光(700nm以上),防止光线通过镜筒与感光元件(Sensor)间的缝隙或反射进入镜头,避免漏光、杂散光、光晕(Flare)和重影(Ghosting)等成像缺陷。典型指标:固化后黑度(OD值)≥4,确保夜间行车或低光环境下无光线干扰。超低释气性(Outgassing)绝对禁止释放低分子挥发物(VOC),尤其在高温(如引擎舱)或长期使用后,防止挥发物污染镜头表面或Sensor,导致起雾、霉变或性能衰减。符合车规级标准(如AEC-Q200),通过高温高湿测试(85℃/85%RH,1000小时以上)。二、固化工艺与物理性能:高效与稳定快速深度固化在365nm或395nm波长UV光照下,10-30秒内表干,匹配自动化产线节拍(如每分钟30-60件产品)。深层固化能力:通过阳离子型UV胶(暗固化特性好)或UV+湿气/热双固化机制,解决厚胶层或光照死角问题。低收缩率与尺寸稳定性固化收缩率需≤3%(阳离子型UV胶通常低于自由基型),避免内应力导致镜片组移位、变形或脱胶,影响成像质量(如失焦、MTF下降)。硬度选择:邵氏D型高硬度材料,固化后不易蠕变,提供长期结构支撑。适宜的粘接强度需稳固粘接不同材质(如金属镜筒、LCP/PA塑料支架、玻璃镜片),承受机械应力(如震动、冲击)而不脱落。触变指数(TI值)1.5-2.5,确保垂直或曲面封边时胶水不流挂,保持黑边均匀。三、长期可靠性与环境耐受性极端温度耐受性车载应用需支持-40℃至150℃(部分高端型号达160℃以上),适应引擎舱或外置摄像头的极端环境。低热膨胀系数(CTE),避免温度波动导致胶体形变或开裂。高湿气阻隔与耐湿热性防止湿气渗入导致Sensor结露、镜片腐蚀或离子迁移腐蚀(高湿是关键诱因)。通过IP6K9K防护认证,确保密封性在恶劣环境下不失效。耐化学性与耐候性抵抗油污、盐雾、防冻液、清洁剂等化学物质侵蚀,适应汽车环境。耐紫外老化,避免长期阳光暴晒导致胶体发黄或性能衰减,保证10年以上使用寿命。四、自动化兼容性与环保合规生产适配性适合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如点胶精度≤±0.05mm,固化设备兼容高强度UV-LED光源。对基材无腐蚀性,兼容玻璃、金属、工程塑料(如LCP、PC/PBT)等常见摄像头材料。环保与安全标准符合RoHS、REACH、ELV等法规,无溶剂挥发,避免车内VOCs污染。固化前操作安全(低皮肤刺激性、低气味),提供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保障。五、应用场景差异与性能侧重消费电子摄像头:侧重快速固化、低收缩率和低成本,但对耐温性要求较低(通常-20℃至85℃)。车载摄像头:需强化极端温度耐受性、振动抗性(通过5G以上振动测试)和化学防护,确保行车安全。安防/工业摄像头:强调长期稳定性和耐候性,适应户外恶劣环境(如沙尘、暴雨)。总结摄像头封边黑色遮光UV胶水的核心性能是光学遮光性、快速固化、低收缩率、极端环境耐受性及自动化兼容性的平衡。选择时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如消费电子、车载、安防)调整性能侧重点,并通过车规级认证(如IATF 16949)和长期可靠性测试(如高温高湿、振动测试)确保产品性能。
在线客服系统